民国再起_4-4:新国际秩序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4-4:新国际秩序 (第1/2页)

    中华民国与美、日、俄重构同盟

    战争结束後的世界不再是冷战时期的样貌。过去由美中竞争主导的国际格局,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瓦解,出现前所未有的空白。而这个空白,迅速被一个曾几何时被边缘化的名字填补──中华民国。

    2032年至2035年间,是中华民国对外关系最关键的重建时期。起初,国际社会对於南京新政权的态度仍充满观望。虽然英、美等民主国家对民国的重宪与普选表示欢迎,但许多国际组织与贸易T仍沿用「中国代表席位真空」的技术X措辞,回避直接承认。

    这一切在2033年「上海高峰会」後出现转机。

    上海高峰会由美国牵头举办,邀请包括日本、英国、欧盟代表与南京民国政府出席。表面主题为「东亚重建机制」,实则为确认一项新的地缘战略安排:美、日、民国三角安全与经济合作架构。

    这项协议有三大核心:

    1.军事透明机制:三国承诺不於对方海空邻近水域部署核子或远端攻击系统,并建立联合情报通讯中心,对抗恐怖主义与残存极权势力。

    2.经济互助与投资互通:日本企业与美资银行将获准进入南京与华东地区作为「东亚制造再出发」的基地;民国政府则在东南亚与中亚地区支持美日基础建设倡议。

    3.共同价值声明:三方签署《东亚民主共识》,强调新闻自由、政党轮替与人民参与为区域稳定核心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